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07:03:00
晨光爬上书桌时,碰倒了昨晚没盖紧的书签盒,木片哗啦啦散了一地,像撒了把细碎的阳光。这样的早晨,该读一本像棉布衬衫般舒服的书 —— 比如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字里行间都是日子的清甜。
今日书籍推荐:《人间草木》
汪曾祺写草木,总带着点孩子气的认真。写葡萄“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笔尖都沾着果香。最妙的是写高邮的鸭蛋,“筷子头一扎下去,吱 —— 红油就冒出来了”,那个 “吱” 字,像把咸鸭蛋的油香直接递到了鼻尖。
书里有段写栀子花的文字,读来心里软软的。“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 他说北京的栀子花是从南方运来的,戴花的姑娘都得踮着脚卖,“因为花香太浓,站在下面的人受不了”。这让我们想起小时候巷口的花店,老板娘总把栀子花插在玻璃瓶里,路过的人哪怕不买,也会站着闻一会儿,花香沾在衣角,能香一整天。
汪曾祺的文字里没有大道理,全是生活的细碎。他写炒米,“炒米这东西,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下肚,其实没多少”,却记得祖母用银簪挑着炒米糖吃的模样。这些文字像晒过太阳的棉被,盖在心上暖暖的,让人想起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雨后石板路的青苔味,奶奶纳鞋底时线穿过布面的 “沙沙” 声,傍晚巷子里此起彼伏的饭菜香。
他在书里说: “人活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或许是窗前的一盆兰草,或许是街角的一棵老槐树,或许只是一碗热汤的温度。这些看似微小的牵挂,恰恰是生活最结实的骨架,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有了值得惦记的盼头。
你心里有没有这样一样 “小东西”,是平淡日子里的小确幸?可能是爷爷种在阳台的仙人掌,每年都准时开花;可能是用了多年的旧钢笔,写出的字带着特别的温度;可能是妈妈做的酱菜,配白粥能多吃一碗。来评论区说说吧,让这些藏在生活褶皱里的美好,在晨光里慢慢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