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5:1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静
2025年4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杭州三替集团管道疏通班组长汲长洋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自1992年加入三替集团以来,汲长洋始终奋战在管道疏通一线,33年来累计服务超10万户家庭。他的工作环境常年与淤泥、污水和垃圾为伴,但他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摸索出一套高效疏通方法,获得千家万户的好评点赞。
作为三替集团的管道工程专家、高级技师,汲长洋还曾获得“杭州工匠”“杭州商贸特色服务品牌个人”“杭州市十大家政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18岁少年当起管道工
一句鼓励记了30多年
汲长洋的老家在山东临沂,与杭州和三替结缘是在1992年。
那一年,汲长洋刚好18岁,三替也在翠苑开了一家小小的门店。汲长洋还记得,刚来杭州,跳下11路公交车后,正好看到前面有一块广告牌,还没来得及吃上一顿饭,就先上三替公司应聘去了,接待他的人正是现在的三替集团董事长陶晓莺。
陶晓莺简单了解了几句汲长洋的情况,问了一句:“小伙子不错,要留下来干吗?”让汲长洋没想到的是,这一干就是30多年。
“管道工”,是一个“苦、脏、累”俱全的活儿,疏通管道就要跟淤泥、污水和垃圾,甚至是粪便“过招”,又脏又苦,工作时间更是不稳定。每到长假和春节,往往是管道疏通工人们最忙的时间。
年纪轻轻的少年人,很难吃得了这份苦。最初的两三年,是汲长洋工作最痛苦的时间,对比同乡,他有些自卑,心理落差很大,他也常想着要不不干了,换份轻松的工作。然而1995年的一晚,改变了他的想法。
除夕夜下着大雪,当天汲长洋在公司值班,下午5点左右,一个住在三楼的老奶奶着急打来电话说:“我家管道堵了,水漫金山。”汲长洋二话没说,背起70斤的管道疏通机器,骑自行车就出发了。到老奶奶家时,天已经很黑了,一走进家门,看到污水都已经溢出水池了,臭气熏天。当时汲长洋根本顾不上那么多,直接淌水就进了厨房,架好疏通设备,准备疏通。疏通半小时左右也没有什么效果,汲长洋又赶紧跑到楼下,戴上矿工灯,打开窨井盖,发现浑浊的污水已经漫过出水口,根本就看不到底。
“管道不好找,当时,我直接趴在地上,挽起袖子把手伸下去摸管道口,就这样摸索了一个多小时。”汲长洋说,自己还记得那天晚上,冰冷的污水很刺骨,气味很臭。等疏通完,已经晚上9点半了。汲长洋没有走,又留下来帮老奶奶一家搞完了卫生。
汲长洋说,那天老奶奶特别开心,拉着他说:“小伙子,多亏有你,帮了大忙,解决了大难题。”
“老奶奶还说,小伙子,你做的是好事,你一定要好好干。”汲长洋说,就是这句话,让自己找到了职业的意义,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心态彻底发生了改变。那天晚上,汲长洋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了,走进家门,看见爱人准备了一桌子的饭菜,他拿起筷子一尝,已经冰凉了,可他还是觉得很值得。
在杭州的30多年里,超过半数的春节长假,汲长洋都是在值班中度过的。虽然每天面对的工作又苦又累,但他相信,把每一个有诉求的客户服务好,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再苦再累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30多年服务10万户
客户点名要汲师傅
这30年,汲长洋在细碎的工作中摸索出一套更简便的操作法,已帮助近10万户家庭完成管道疏通及改造,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与肯定。
“我们有句专业术语,叫‘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开刀。’也就是说,能疏通就不破坏管道,没办法才破管动手术。”为了方便作业,汲长洋还用铁丝自制了一些简单的小工具,发明和改进管道疏通小工具近20件,对客户提出管道改造合理化建议不下百次。
客户经常直接“点单”,“我家下水道堵了,麻烦帮我找下你们疏通班的汲师傅来疏通一下。”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也是汲长洋最骄傲的地方。
作为管道疏通班组长,汲长洋也乐于帮助,并带动身边职工共同进步,他培训近500人学会管道疏通包括全国各地的师傅,他所在班组也被评为“全国服务质量信得过班组”。
从一名普通员工一步步成了管道工程专家、高级技师,又走上管理岗位,获评“全国劳模”。汲长洋说,所有的成长,都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