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印度反对党领袖呼吁基层变革:80%的电视机部件来自中国,印度制造只是组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14:02:00    

【文/观察者网 柳白】中美竞争日益加剧之际,将印度捧为中国制造“替代方案”甚嚣尘上,然而经过多年实践,已有印度政客认识到,印度工业存在结构性问题,印度制造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

据《印度时报》7月19日报道,印度反对党国民大会党(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Rahul Gandhi)当天呼吁政府推动“基层变革”,将印度打造成真正的制造业强国。从而与中国抗衡。他表示,在“印度制造”的名义下,印度实际上只是进行来料组装,而非真正的制造。

甘地在社交媒体X平台上发文称:“你们知道吗?印度制造的大多数电视中有8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在‘印度制造’的名义下,我们只是在组装,并没有真正制造。从iPhone到电视都是这样,零件都来自国外,我们只是把它们拼装起来。”

他还提到印度工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他说:“小企业家希望进行制造,但既没有政策支持,也缺乏帮助。相反的是,高额税负和少数企业垄断了国家的工业。”

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领袖拉胡尔·甘地 NDTV

甘地强调,除非印度在生产上实现自力更生,否则有关就业、增长和“印度制造”的讨论都将只是“空洞的说辞”。他说:“需要的是基层层面的变革,使印度摆脱流水线式的拼装,成为真正的制造强国,才能在实力上与中国抗衡。”

在早前的演讲中,甘地曾引用政府数据称,“印度制造”未能复兴制造业。他表示:“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已从2014年的15.3%下降到12.6%,是6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为强调政策改革的迫切性,甘地曾指出:“过去十年,中国一直在电池、机器人、电机和光学技术方面深耕不辍,在这些领域至少领先印度十年。”

“当前,世界正站在技术与经济革命的门槛上,印度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生产和参与的愿景,这一愿景必须直接应对我们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就业危机和90%印度人缺乏机会。”

他还说:“就业来源于生产,而所谓的‘印度制造’未能使制造业复苏。但我们正迎来能源和交通革命的机会,涉及可再生能源、电池、电动马达、光学和人工智能,必须将这些结合起来。印度必须在这场革命中占据核心地位,通过提振生产,为我们的青年带来未来的希望。”

《印度时报》此前报道披露,印度制造的包括电视在内的消费电子产品,严重依赖中国提供的原材料,比如扬声器组件需要中国出口的稀土磁体。印度电子工业协会(ELCINA)数据显示,这些磁体对高性能音频产品至关重要,占其物料清单的5%至7%,而印度几乎100%的磁体都从中国进口。

“印度制造”的窘境远不止电视机,苹果手机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苹果位于印度的工厂仅生产iPhone外壳,整机则是由已生产好的组件组装而成。

2023年,塔塔集团位于霍苏尔的工厂负责生产iPhone外壳,据称良率仅为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组件未能通过苹果严格的质量检测。这一良率非常低,突显了高技能、高效率制造运营的重要性。

美国《连线》杂志称,尽管苹果希望借助印度部分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此举本身仍将严重依赖中国工人。

印度半导体制造业人士辛格说:“你需要来自中国的专业技术。中国的工程师和其他人员必须过来搭建(生产)线。”

印度电视机生产线 NDTV

去年9月份,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分析称,随着印度扩大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板和药品等商品的生产,印度经济本身也变得更加依赖中国的进口。有印度学者称,讽刺的是,在印度政府推行“自力更生”战略之际,印度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外国技术知识,尤其是中国技术知识。

与此同时,英国路透社的一篇文章也分析指出,印度试图追赶中国的制造业规模,但现实阻碍了这一决心。印度政府自2020年以来一度加强了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寻求发展本土制造业,虽然印度为本地生产提供了大量补贴,企业却始终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其“工业巨头之路”遭受挫折。

美国《纽约时报》同样提到,尽管全球贸易需要中国的“替代方案”,可印度的港口跟不上物流需求。文章指出,印度希望成为能够替代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巨头,不过其物流运作面临效率低下的难题。过去二十年里印度港口的集装箱流量的确实现了大幅增长,但仍无法与中国港口相提并论。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援引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论坛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穆克什·阿吉(Mukesh Aghi)说,“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领先印度十年,因此该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确保基础设施的持续建设”。

近期,中印交流逐渐回暖,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不久前率领印度高级代表团访华,参加在山东青岛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印媒认为,虽然中国和印度依然存在分歧,但更加频繁的高层接触表明,两国正寻求稳定关系。

7月14日,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抵达北京,时隔5年后首次访问中国。苏杰生在北京表示,印度和中国互相交换观点和意见非常重要,两国关系持续正常化可以产生“互惠互利的结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此前曾表示,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当前的共同任务是致力于实现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应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这符合两国28亿多人民的根本利益,契合地区国家的共同期待,顺应全球南方卓然壮大的历史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毛宁说,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中印唯一正确的选择。中方愿同印方共同努力,深入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以今年中印建交75周年为契机,推进各领域、各层级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印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