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免费车位被“僵尸车”占据?外高桥保税区内公共道路上不少车辆“久停不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06:31:00    

“我们这些上班的员工,早上8点多来都抢不到车位,结果好多车根本动都不动一下。”一名外高桥保税区企业职员在通勤时发现,德堡路、新伦路等几条主干道两侧,停满了各类车辆,有些车甚至积了厚厚一层灰尘、轮胎气不足,很像常说的“僵尸车”。

随着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园区配套停车位不足,外高桥综保区内部多条公共道路逐渐成为企业员工、访客及社会车辆的停车“蓄水池”。部分车辆因长时间未挪动,引发园区员工关于“长期停放”“资源占用”“僵尸车清理”等话题的讨论和投诉。但记者实地走访和多方咨询后发现,真正意义上的“僵尸车”在这些路段并不常见。而如何准确识别、科学管理、提升车位使用效率,仍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完善的公共议题。

综保区停车需求高涨,公共道路停车承压明显

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保税区之一,也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这里聚集了大量物流、贸易、电商、制造类企业,是典型的功能性工业园区。随着园区发展和企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人员密度度快速上升,而部分早期建设的园区厂房和办公楼在设计上车位配比偏低,难以满足停车需求,导致园区内部停车供需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为了提升通勤便利、缓解内部压力,综保区内的德堡路、新伦路等道路实施免费开放式停车政策。这些道路虽名义上属于城市公共资源,实际上已逐渐承担起园区“外围停车带”的作用。早晚高峰时段,不少企业员工会来此“抢位”,希望为日常通勤找到一处相对稳定的停车点。

然而,这些公共停车资源的使用并不高效。据多位员工反馈,“车位被长期不动的车占着”日渐成为他们新的困扰,“有的车几个月都不动一下,看着就不是每天上下班开的,但又占着最方便的地方。”工作日早晨,记者在德堡路、新伦路等路段实地观察发现,道路两侧的划线车位几乎全部停满,且车与车之间贴得非常紧密。少部分车辆甚至因车位紧张“横向插入”一端停放在道路上,一端停放在绿化草坪上。

有些车辆积灰严重,车胎变形。

有的车辆堆积落叶,外观损坏。

部分车辆看起来是长期停放的状态。一辆深色小轿车车身落满尘土,前车窗上堆着枯叶,车胎已显扁塌,车窗边缘缠有胶带;另一辆灰色私家车的轮毂表面已呈锈蚀状,车胎也已经漏气,类似车况的车辆有近10辆。这些车往往混迹于日常通勤车辆之间,外观低调、不易察觉,但却长期占据着本就紧张的车位资源。

而这些公共道路不仅吸引了园区员工车辆,也吸引了不少社会车辆前来“借位”。由于停车免费、管控相对宽松,一些外来社会车辆长期停放于此,更进一步加剧了停车资源的紧张。

大多属“久停车”,管理需更精细化

尽管不少市民在投诉时将这些长期未动的车辆称作“僵尸车”,但有关部门回复称,在交通管理语境中,“僵尸车”有着较为严格的定义。通常需同时具备无号牌、车况破损严重、长期停放在非规范区域、影响交通安全等特征,相关管理部门才会依法进行拖移或处置。

通常来说,市民若发现疑似“僵尸车”,也可通过“随申办”平台内的市民举报通道提交线索。交警部门接到举报后,将优先联系车主核实情况,若车主未在限期内处理,将依据车辆实际状况(如是否达到报废标准、号牌有效性等)依法处置。

而保税区内公共道路上不少车辆虽静置数日,但仍有号牌、检验有效,也不乏有些住宿员工节假日通勤使用的“周末车”,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僵尸车”。部分市民反映的落叶堆积、车身积尘,也可能是香樟树季节性掉叶等自然因素造成。“很多车虽然久没挪过位置,但有号牌、没破损、也没违反交通规则”,由于园区内有部分企业市民口中的“僵尸车”其实只能算是“久停车”,从执法角度来看,这类车辆并不构成违规行为。

不少园区内公共道路在一旁标注了停车时间“7:00-19:00”。

而且,园区内德堡路、新伦路等公共道路的“身份”,在现实管理中也具有一定特殊性。虽然这些道路纳入城市道路体系,名义上归属市政公共道路,由交警、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但地理位置上,它们又坐落在外高桥保税区内部,服务对象主要是入驻园区的企业、员工与访客。换言之,这些道路既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城市交通要道,又承担着产业园区内部“厂区通勤”和物流运输的功能。双重定位之下,道路管理、停车秩序、设施维护等事务,往往需要多方协调、属地联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长期占位车辆”管理的复杂性。

这些道路的特殊性也需要多部门联合治理。

有市民建议,能否引入“长期停放提示机制”,例如连续停放超过一定天数后张贴提示信息,提醒车主及时使用或挪动车辆,从而提升资源流转效率。还有园区员工希望能借助智能感应系统,对车位使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低使用率车辆”数据库,为后续政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对于园区公共道路长期停车的情况,有关部门表示,目前已经在研究采取相关举措,一旦确定后,保税区联合交警每月开展一到两次联合巡查。

实际上,从治理视角来看,外高桥保税区停车管理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眼前的“停车难”,更体现在资源配置背后的长期结构矛盾。未来,在综保区的功能规划和更新过程中,也应将停车体系建设纳入前期考虑。既要推动企业新建或改造项目配建车位达标,也应规划外围集中式停车设施,如立体车库、公共停车场等。毕竟,对于以功能性产业为主的综保区而言,完善的交通组织、适当的车位配比、灵活的停车管理机制,也是营商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标题:《免费车位被“僵尸车”占据?外高桥保税区内公共道路上不少车辆“久停不动”》

栏目主编:毛锦伟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一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