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国援助圭亚那医疗队的特殊劳动节:用坚守和奉献践行援外医疗队精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06:38:00    

第20批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杜伯祥为当地医护人员做培训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雷湘平):这个五一,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中国援圭亚那医生队用坚守和奉献,为当地患者送去健康与希望。他们把劳动的意义,写在异国他乡的医院里。

自1993年以来,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一直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工作,从日常诊疗到急诊,他们已经成为当地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当地患者的欢迎和同行的尊重,并为提高当地的诊疗技术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公立医院,有11名中国医生。他们都来自第20批中国援圭医疗队。这批医生来自江苏南通,在医院的眼科、烧伤科、骨科、针灸治疗等科室发挥了积极作用。

65岁的奇尼安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过去一直是找中国医疗队的医生治病。前不久,他到乔治敦公立医院眼科 找到第20批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眼科医生黄晓波 复诊。黄医生对他的近况进行复查,并叮嘱他要注意生活习惯和用眼卫生,及时复查。奇尼安对先后有中国医生帮他及时手术并恢复视力表达了感谢。“先后有三位中国医生接力治疗我的眼疾,之前是史医生和刘医生,现在是黄医生。我接受的治疗效果非常棒,在此之前,我有一只眼睛看不见。我必须感谢中国医生,同时要感谢中国,给圭亚那人民带来了这样好的治疗机会。”

中国援外医生黄晓波给圭亚那病人看病

第20批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眼科医生黄晓波告诉记者,圭亚那当地日照比较强烈,且糖尿病多发,这导致当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科疾病高发。目前他每天可以接诊40-50名病人,能够用自己的所学帮助当地人恢复健康,令他非常欣慰。“能够用自己的所学解决病人的痛苦,是我们做医生的一种最朴素的愿望。我自己的体会就是,当我们队员,穿着这个印有中国医疗队中英文标识的队服走在马路上,当地的群众就会热情地用中文跟我们打招呼,说你好和谢谢。这种自下而上的民族情谊让我很感动,这比任何数据带来的感觉都更可靠。”

除了奇尼安,更多当地病人在中国医生的帮助下,成功恢复健康。7岁的圭亚那男孩艾登在一场火灾中皮肤被烧伤超过30%,当时情况十分危急。但烧伤科医生龚振华积极采用在中国已取得明显成效的新治疗技术和手段,为艾登制定出详细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艾登达到了出院标准。龚振华表示,“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和多次反复的手术,目前(艾登的)创面已经全部愈合了,现在进入了康复期,近期也可以出院。但在出院之前,我会把他后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康复要点,跟他们的医生、护士,包括他的家属,都充分沟通到位。这边烧伤病人的治疗,医院还是采纳了中国的一些治疗经验和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

圭亚那地处南美洲北部,全国人口近80万,医疗资源很匮乏。我国自1993年起向圭亚那派遣援外医疗队。30多年来,中国医疗队充分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不仅守护了当地患者的健康,也培训了一大批当地医务工作者,受到了当地同行和患者的广泛赞誉。圭亚那乔治敦公立医院首席执行官罗比·拉姆巴拉恩表示,“有句俗话说,如果给一个人一条鱼,他一天不挨饿;但如果教他捕鱼,他一辈子不挨饿。中国医疗队目前正在做的,是对当地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教授他们医术。中国医疗队正在持之以恒地在这方面帮助我们。”

中国医疗队展开下乡义诊活动

圭亚那全国医学委员会主席、乔治敦公立医院院长纳文·拉姆巴拉恩表示,“在圭亚那,中国医疗队完成了很多开创性的手术。我想到的一个特别的例子是,最近有一位医疗队现任成员,为病人进行了一次髋关节置换手术,这使得患者恢复得更快。与平常相比,我们的患者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家。来圭亚那的中国医疗队成员总是非常专业,也愿意传授知识和技能。”

据第20批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杜伯祥介绍,自从去年9月以来,第20批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总共接诊病人近7000例,管理住院病人1600多例,进行各类手术约700例,抢救危重症病人将近100例。此外,医疗队还组织了多次“健康部落”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杜伯祥表示,“中国援助圭亚那医疗队已经有32年的历史。这32年来,一直充分体现了我国珍爱和平和珍视生命的责任感和初心,那么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医疗队在圭亚那的工作,我们可以与圭亚那在医疗领域相互支持和协作,助力提升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当地提升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