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1 09:33:00
5月2日,市城乡管理局环卫产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冯劲松和往常一样,早早到了单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年“五一”假期全市有两万多名环卫工人都坚守在工作岗位。”冯劲松一边笑着说一边走向智慧环卫系统平台控制室。
作为全市数字环卫的“大脑”——智慧环卫系统目前已纳入监管的各类作业车辆共计3200余辆,行政执法、一线环卫管理等3000余人员,接入工地、各终端处理设施等关键位置300套,实现了对各中(终)端处置设施运行数据实时采集与数据积累。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太原的数字环卫或者智慧环卫起步还是挺早的,早在2013年就被国家列为数字城市试点之一。”作为智慧环卫系统的设计者、开发者、管理者,冯劲松对太原的环卫数字进程最为熟悉。
冯劲松大学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从2006年到环卫系统后,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技术攻关,在各方的支持和帮助下,最终设计、规划并成功在2019年建起太原市智慧环卫综合监管系统项目。项目通过北斗综合应用、各类终端采集设备等终端数据采集、利用5G各类应用与广域网数据高效结合,以大数据分析方式对城市管理所涉及的人员、车辆、中(终)端设施运行数据信息进行清洗与分析,解决各类相关联的关键信息庞杂所导致的各类问题。“这个系统服务已涵盖了城六区、山西综改区和中北高新区以及40余家社会责任单位,进一步延伸至各街镇、区级部门和社会责任单位。通过了我省信息化建设与运行倒查10年的严格检查与考核。”冯劲松指着智慧环卫系统平台控制室内的大屏幕说。
目前,智慧环卫平台创建垃圾分类数据标准873项,采集制作垃圾收集、医疗场所、建筑工地、餐饮场所等数字地理信息7万余处,协助市行政执法部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地智慧化监管、行政执法信息化办理等数十项重点工作任务。
智慧环卫项目强化了对全市环境卫生工作的指挥、调度、监管与考核,提高政策制定和业务引导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入选省政府重点研发项目,被省发展改革委确定为太原市智慧城市示范项目,荣获山西省“2022年度科技进步奖”和住建部环协“2023中国环卫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案例”。同时,在冯劲松的积极推动下,2020年8月太原市城乡管理局与山西大学依托智慧环卫项目联合建立了“城乡管理大数据实验室”,创造了全国城乡管理部门与高校紧密进行技术合作模式,促进城乡管理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成果转化。
将“民之所望”化为“履职所向”
冯劲松是太原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民革太原市委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民革山西省委会能源与环境专委委员、山西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电子信息类计算机专业专硕导师、山西大学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硕导师、太原市城乡管理局与山西大学“城乡管理大数据实验室”负责人、太原市大数据局网络和大数据专家、太原市科技局专家。对他来说,做好环卫本职工作是最重要的事情。
冯劲松深入一线调研,为市民解决难题,向政府建言献策。近年来他撰写大量有前瞻性、针对性的专题调研报告、提案,报送高质量社情民意信息40余篇。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冯劲松代表民革太原市委会作“抢抓历史机遇,强化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大会发言,获得好评。围绕“太原市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汾河流域水土保持”相关课题,冯劲松随市政协调研组深入云贵地区,对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抚仙湖等水源地保护治理情况形成了建设性的专题调研报告。
在2024年市政协全体会议上,他围绕“关于我市数字经济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作文字发言;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体现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担当,引入绿色能源项目,招商引资15亿元;在农业农村数字化、智慧发展上,他提出的发展智慧农业的建议被市农业农村局采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的环卫工作早已不是简单地拿把扫帚扫扫地,它覆盖了垃圾从源头到终端处置的全过程。”冯劲松说,智慧环卫系统平台通过时间位移、环比等多种技术手段,满足长时间各类规划、建设、管理、执法、应急处置等方面的业务需求,达到节约时间、确保运行安全、降低经济投入成本以及提高各类工作效率的目的。“智慧环卫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为未来工作赋能,满足城市未来需求。”冯劲松说。
太原日报 记者 司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