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09:28:00
在长春市宽城区柳影街道柳江路社区,“江亭聚善”慈善凉亭的诞生与成长,不仅是社区公共空间的创新实践,更是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区社会工作部引领统筹、慈善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社区居民深度参与的生动注脚。这座凉亭的每一块砖瓦、每一场活动、每一份温情,都镌刻着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密码。
当居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日益迫切时,社区党委并未急于“大包大揽”,而是以倾听者的姿态搭建平台。通过“三长联动”机制,楼栋长、单元长、网格长化身“民意探头”,将晨练角、楼道口、树荫下的零星建议汇聚成系统需求。面对居民提出的“既要、又要、还要”的复合需求,社区党委主动对接区社会工作部,引入专业力量进行“空间诊断”。社会工作部以“智囊团”身份提供三重支持:政策指导,解读城市微空间改造规范;资源链接,对接规划院提供免费设计咨询;能力建设,组织居民代表赴优秀社区参访学习。在专业赋能下,居民自主形成“一亭三用”的共识——凉亭既要成为“风雨无忧”的休憩站,也要化身“民主议事”的会客厅,更要打造“慈善文化”的展示窗。这种“专业搭台、居民唱戏”的协作模式,确保规划方案既合规又合心。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社会工作部聚焦“两个赋能”为凉亭建设提供支持:技术赋能,协调质监部门提供施工安全指导;机制赋能,指导制定《凉亭公约》《公益积分制度》,将参与凉亭维护、活动组织转化为可量化的社区信用积分。与此同时,慈善基金组织以“资金杠杆”撬动项目实施,通过“社区需求清单+基金资源清单”双向匹配,定向捐赠11万元启动资金,其中70%用于硬件建设,30%预留为活动经费,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这种“党委统筹、制度护航、居民自治、基金支持”的管理模式,让凉亭建成后始终保持“热乎气”。
在凉亭功能拓展上,柳江路社区党委坚持“文化铸魂”理念,与社会工作部共同策划“三季四品”文化活动:春季以“慈善大集”传递互助精神,夏季借“纳凉晚会”弘扬传统民俗,秋季靠“金秋议事会”凝聚治理共识,冬季用“暖冬行动”践行公益初心。社会工作部在此过程中扮演“价值引导者”角色,既提供反诈宣传、健康讲座等标准化服务模板,又支持居民自主开发“凉亭故事会”“家风家训展”等特色品牌。这种“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有机结合,让凉亭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物质与精神共生的社区文化地标。
如今,这座矗立在柳江路社区核心地带的凉亭,早已超越物理空间的意义。它见证着社会工作部以专业赋能推动治理创新、慈善基金组织以资源注入激活社区动能、居民以主人翁意识参与共建的治理图景。这座凉亭不仅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勾勒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柳江经验”——在这里,专业力量与群众智慧同频共振,慈善情怀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共同谱写着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温暖篇章。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