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12:08:00
【来源:大江网】
在出发前,我对“三下乡”的想象还停留在新闻里的画面:志愿者讲课,老人听讲,孩子积极互动,一切有序得像场公益演出。然而,真正走进乡村,坐在敬老院的长椅上,和孩子们蹲在地上辨认草药时,我才明白,乡村不是一个等着我们“帮扶”的地方,而是一本厚重的书,只有耐心翻阅,才能读懂其中的温度。
教育不是说教,安全和陪伴才是关键
我们带孩子们学习中草药知识,原以为他们会对课件内容兴致盎然,结果却反应平平,直到真正的药材拿出来,课堂才真正“活”了。摸一摸,闻一闻,他们眼里的光才亮了起来。有的孩子甚至比我们更熟悉这些植物的名字与用途。那一刻我意识到,所谓“教学”,并不是居高临下地灌输,而是一次平等的经验交换。我们只是帮他们把零散的生活经验连成了一条知识的线。
防溺水宣传中,我们设计了一些互动环节,孩子们积极参与、认真演练。有个小男孩举手说,他哥哥去年差点掉进河里。这句话让我心头一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来这里的意义。对这些孩子来说,“安全教育”从不是口号,而是真正可能改变命运的知识。
在敬老院做反诈宣传时,原本准备好的讲稿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直到我们放下话筒,用“唠家常”的方式聊天,老人们才打开了话匣子。后来我们改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演示骗局,现场气氛一下子热络了起来。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懂,只是更需要有人听他们说说自己的生活和经历。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他们讲几句,比任何数据都更有用。
带着收获离开,而不是带着任务来
村里小小的红色博物馆里,一位老人随口提起:“我爹当年给红军送过粮,藏在柴火堆里。”这句朴素的话远比展板上的介绍更打动我――原来历史并不是一段段背诵的口号,而是存在于一代代人生活中的真实记忆。
而在活动最后的文艺汇演中,尽管现场有些混乱,舞台上的表达也不够完美,但我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跳舞、朗诵,看到观众席里不时传来的笑声和掌声,我想,这已经是最真实的回馈了。
以前我总觉得“三下乡”是我们去帮助别人。但这一路走来,真正被改变和触动的,其实是我自己。孩子们教会我教育要贴近生活,老人们让我明白倾听比教导更重要,而这片土地上朴素而坚韧的生活智慧,是城市中难以学到的宝贵经验。
我们到底带去了什么?或许远没有我们带走得多。带走的是故事,是笑容,是人情味,是一种对生活全新的理解。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