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08:25:00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2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孙俊杰 摄影报道)5月26日,烟台市全民美育系列活动——《街名村名说胶东》新书首发暨推介会在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音乐厅举行,烟台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胡剑华、李华,璜山书院院长、新书主编邢纪波,市美育专家资源库专家、《烟台晚报》原首席记者尹浩洋及众多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和热爱文学的读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品味胶东街名村名背后的历史韵味与文化积淀,见证地域文化传承新篇。
本次活动由烟台市作家协会、烟台高新区管委、烟台晚报、璜山书院主办,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高新区工委管委办公室、高新区经济发展局、高新区教育体育局承办。
地名是历史的刻痕,是文化的传承。《街名村名说胶东》由邢纪波主编,是继《老物件中说胶东》《名人旧居说胶东》《百家姓中说胶东》之后,“璜山书院胶东文化丛书”的第四部著作。新书一共收录了70多位作家文友们196篇文章,从街名村名的角度,记录了胶东地区辉煌的文明史。文章感情饱满、史料丰富、记叙准确、有声有色地对胶东地名进行了乡情记忆和历史文化的挖掘。
现场,一场探寻地域文化根脉的盛宴正徐徐铺开,《街名村名说胶东》编委会向烟台高新区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赠送新书,受赠代表上台接过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的书籍,让书中的地名故事走进校园课堂、融入日常,让胶东街巷村落的人文脉络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胶东儿女,我对这片土地怀有深情,足迹遍及高新区的村落街巷。这里不仅是烟台科技创新前沿,更是胶东文明的千年厚土:东泊子村北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约 6000 年),陶片刻画符号见证先民智慧;村南岳石文化遗址跨越 3000 年,青铜小器印证东夷与中原文明互动。新添堡汉代遗址的瓦当残片、五铢钱币,勾勒‘东方海上丝路’繁华;刘家埠宇氏祠堂、西泊子村孙氏祠堂的飞檐斗拱,凝结明清移民家族记忆。马山寨夯土城墙与烽火台,是明代抗倭的历史注脚;南寨村杠子头火烧的非遗技艺,串联起胶东烟火温情。”本书中《马山寨什么级别》《千年沧桑话冶头》两篇文章的高新区作者杨杰慈表示,未来,他将继续以脚步丈量土地、以笔墨记录乡愁,深挖史料、聆听教诲,为胶东文化传承发展尽绵薄之力。
推介会后,尹浩洋以《烟台街名村名趣事》为主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分享。他结合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详细讲述了烟台市及解放路、建昌街、世回尧等多处地名由来。不少现场观众表示,这场分享让他们重新审视了熟悉的城市角落,“原来每天路过的街道,都藏着这么多值得深挖的故事”。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经济动能的跃升,更是文化厚度的沉淀。近年来,烟台高新区始终坚持深耕文化沃土,全力推进全民美育与全民阅读生态建设,重点打造“向阳花开”美育品牌、“书香高新”阅读品牌,精心策划推出了美育盛典、“海岸春韵·向阳花开”社区美育嘉年华、“浪花阅读”校园读书、书香高新2025“全民阅读年”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多元艺术形式与创新成果展示,让文化生活融入每一位居民的日常,成为滋养全民的精神力量。未来,烟台高新区将持续增加优质文化资源供给,创新文化服务形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全民美育、全民阅读注入新活力,绘就以美育人、以书润心的动人画卷。
责任编辑:信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