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意思!“村”字号文体IP点亮平湖基层治理新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7 12:19:00    

来源:【深圳侨报】

八月的平湖,因足球而沸腾。8月22日晚,禾花大球场灯火璀璨,2025赛季平湖街道“禾花杯”村超足球赛迎来终极对决。300余名观众将球场围得水泄不通,最终升平足球队以8:3战胜禾花社区队,捧起冠军奖杯。掌声、欢呼声、快门声交织成这个夏夜最热烈的交响。

这场持续多日的足球盛宴,不仅是平湖街道群众体育生活的生动缩影,更是平湖街道打造“村”字号系列文体品牌的一个精彩注脚。从“村BA”的篮球争霸到“村晚”的文化盛宴,从“村运会”的全民参与到“村超”的绿茵角逐,平湖街道依托民生微实事·大盆菜专项资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纽带,探索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为龙岗区建设“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贡献了平湖智慧。

平湖街道“禾花杯”村超足球赛。

“村”字号赛事遍地开花 全民参与激活社区活力

平湖街道的“村”系列赛事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今年4月,平湖首届“村BA”篮球赛激情上演。这场持续14天、覆盖8个社区、吸引24支队伍激战68场的篮球赛事,在4月26日晚迎来决赛。平湖股份队以89:85力克“老牌王者”山厦股份队,夺得冠军。赛事设计别出心裁:24支队伍既有社区队、驻街代表队,也有企业代表队;特设“体育风尚奖”“优秀组织奖”等特色奖项,特制的奖杯、奖牌以及“土味”奖品将闭幕式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我们企业组队参赛,员工凝聚力明显提升!”一位企业领队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参与者的心声。这种“接地气”的创意,让篮球不再只是竞技,更成为连接不同群体的纽带。

平湖街道首届“村BA”篮球赛。

与此同时,山厦社区的第二届“村运会”于7月19日至8月4日成功举办。“村运会”设置了跳绳、射箭、冰壶、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同时按照参赛者年龄进行分组,让不同年龄段和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村民都可以投身其中。近200名村民代表报名参加,组成40支比赛队伍。每场比赛,球场周围都会聚满人群,为场上的运动员们呐喊加油助威。

山厦村运会。

而早在今年1月23日,山厦社区就成功举办了首届“粤治·粤美”山厦村晚。晚会节目形式多样,涵盖舞蹈、走秀、现场书法展示等10个节目,大多为村民自编自演,也有辖区企业代表、工地工人、美团骑手、平湖外国语学校学生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4月2日,在广东省“粤治·粤美‘村晚’迎新春”活动总结会上,平湖街道山厦社区主要负责人作为“粤美村晚”示范点代表,分享了通过举办村晚活动推动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平湖样本”。

传统与现代交融 文化传承焕发新活力

平湖的“村”系列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村BA”开幕式上,非遗纸龙舞腾空跃起,为赛事增添文化韵味;决赛夜上,非遗醒狮与啦啦队热力共舞,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赛场周边,非遗糖画、客家茶果、皮雕技艺等体验摊位前排起长队,居民们一手捧着现做的岭南甜品,一手举着手机拍摄扣篮瞬间,文化“活化石”与短视频时代的传播力在此碰撞出新火花。

山厦社区拥有400多年历史,1926年深圳地区首个村级党支部在此诞生。在“村晚”活动中,社区特别设置了非遗文化展示区,平湖粤剧社、舞蹈协会等带来精彩节目,让观众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这种文化传承不仅停留在表演层面,更融入到社区规划中。山厦新村按照“一环两轴一网一芯”的规划理念,打造了集服务中心、邻里中心和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现代化社区。社区还上线了“虚拟社区”服务平台,打造了“我要停车”“我要看病”“我要运动”等十个特色应用场景,让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

山厦村运会。

民生服务嵌入赛事 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平湖街道“村”字号赛事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民生服务深度嵌入文体活动中,使赛场变身为“民生会客厅”。

在整个“村BA”赛事期间,融合“惠民”与“为民”的“民微集市”成为赛场外幸福平湖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的“金字招牌”。“书记面对面”、“我为平湖献良策”、社企联谊、政策“百宝箱”、便民服务以及社区安全、消防安全宣讲互动等精心设置的“集市档口”,“我为企业搭场景”专区,将赛事现场转化成实实在在“为民办好事、居民好办事”的实践平台。

这种“边看球赛边办事”的模式,源自平湖街道对基层治理痛点的精准把脉。“把服务‘嵌’进赛事,大家自然愿意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赛事期间,各个赛区同步开设常态化民意征集点,将“集中办事”升级为“随时互动”,是名副其实的将治理场景从办公室搬到群众生活中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山厦社区以“村晚”为契机,赋能基层治理,将活动成果转化为推动“熟人社区”建设的动力。社区打造了“薪火微站”服务中心,采用“党建+服务”“公益+低偿”模式运营;引入启融教育集团,打造了8000多平方米的邻里中心,提供从幼儿托育到特殊儿童康复、再到老年人就餐的全龄段服务;挖掘“边角地”资源,建设3000多平方米的活动中心,特别是桥底篮球场,让闲置空间变成了居民健身好去处。

山厦“村晚”。

“体育+”产业驱动 经济生态同步提升

平湖街道的“村”字号系列赛事不仅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更成为驱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厦新村周边的平湖智造园、智创园等重点项目已交付使用,多个ICT龙头企业已投产运营,一批战略性新兴企业加速成长。“村”系列赛事聚集的人气,直接带动了周边商圈的消费活力,为辖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商机,为片区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山厦社区推出的“社区合伙人”制度,与学校、银行、餐饮店等6家单位合作,既延长了“村晚”的文化服务链条,又构建了和谐友好的社区生态。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股份公司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提升了山厦新村的物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

从“村晚”到“村BA”,从“村运会”到“村超”,平湖街道正计划联动打造四季文化IP,进一步激发辖区文体活力,提升辖区公共服务水平,驱动辖区经济发展,构建“四时可游玩、四季能游玩、四处宜游玩、游玩有意思”的全域文旅格局。

幸福平湖人。林子有摄

记者手记:

共建共治共享的“平湖样本”

当禾花社区村超决赛的终场哨声响起,胜负已分,但拼搏的火焰仍在每个人心中燃烧。

从写字楼到看台,从少年到白发,体育把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域的人们紧紧相连。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平湖人敢打敢拼、团结向上的城市气质;它像一条纽带,把社区、商户、居民的心串在一起,共同绘就“睦邻善治、共享美好”的平湖新画卷。

平湖街道用“村”系列文体品牌证明:文体活动可以成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通过赛事凝聚人气,借助人气激活服务,依托服务提升认同。这种创新实践,为龙岗区“四有”城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有意思”到“有意义”,平湖街道用“村”系列赛事及活动,书写了龙岗“四有一无”建设的生动注脚:当体育遇见文化,当治理融入生活,寻常百姓的“小日子”里,也能迸发推动社会进步的“大能量”。每一次奔跑都向着更好的明天,每次射门都瞄准更美的未来,这是平湖“村”字号赛事带来的最深启示。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张帆

编辑:王安平 刘芳菲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