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14岁“女拳王”炼成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20:5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朱婷 刘力 实习生 马厚雪

面对男生快速挥舞过来的拳头,女孩侧身躲闪同时,一记重拳反击,拳头出其不意落在男孩脸上,发出沉闷的声响。5月6日晚,大渡口区茄子溪中学拳击训练馆里,14岁女孩姜伊玲正与男生对练拳击。擂台上,留下两人挥洒汗水的青春悦动。别看只有14岁,可姜伊玲不仅拿到了多个市级拳击比赛的第一,还在全国的青少年拳击比赛中获得冠军,是大家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女拳王”。

5月6日晚,大渡口区茄子溪中学拳击训练馆,女孩们进行拳击对练。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反差女孩

挥拳、躲闪、反击……5月6日晚,作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大渡口区茄子溪中学拳击训练馆内,校拳击队的队员们正在进行激烈的实战训练,当中,不乏女生。14岁的姜伊玲就是其中之一。

初见姜伊玲,很难将她和拳击联系起来:个子瘦小,扎着长马尾,说话时声音温柔,笑起来眉眼弯弯,还有点害羞社恐。

大渡口区茄子溪中学拳击训练馆,女运动员奋力击打沙包。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可一旦换上拳击服、戴上拳套,走上拳击台,她就像换了一个人:目光坚定,步伐稳健,出拳凌厉。面对个子更高、身体更壮的男队员,也丝毫不怯场。整个训练过程看下来,记者注意到,对阵男队员时,她能巧妙利用自己小个子的灵活性,进行避让,同时,寻找对方的破绽,并迅速出拳。双方你一拳我一击,即便多数时候能够躲闪,但还是有拳头落在身上。很快,双方手臂等部位的皮肤,开始泛红。而且,因为对抗运动,汗水早已打湿他们的衣服。

“以前会觉得痛,但长期训练下来,已经习惯了。”姜伊玲告诉记者,自己是茄子溪中学的初二学生,对于拳击这项“勇敢者的运动”,她从小就热爱,为此,父母尊重她的意愿,送她来到该学校进行系统性训练。

当天与男生进行对抗性训练,是教练白永刚“有意为之”,其目的就是增强她的力量感。“而且,我们提前就绑好了绷带、戴好了牙套,做足了保护措施。”姜伊玲说。

一年几十万次挥拳的果断与克制

白永刚是国家级拳击裁判员,也是拳击项目专业教练员。从业多年,他再清楚不过,一次训练下来,包括姜伊玲在内的学员需要挥拳上千次,按照一周至少5次的训练节奏,算下来,学员们每年需要挥拳几十万次。

大渡口区茄子溪中学拳击训练馆,六年级的女孩们放学后就来到拳馆训练。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姜伊玲更多,除了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次的训练,周六,她还要加练。正是一年数十万次的挥拳,单调且枯燥的重复,才成就了一个个冠军。”白永刚介绍,别看个子小小、年纪不大,可姜伊玲已经斩获多个比赛的冠军,比如,市级比赛有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拳击比赛、2024年重庆市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冠军等,全国性的比赛有2024年全国U系列拳击俱乐部联赛决赛冠军。

在姜伊玲看来,挥拳需要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但不是“盲打”,而是要抓住对手的弱点来打,一旦发现破绽,立马进攻,方能制胜。

除了战术,备赛前还需要克制。“外卖不能点、奶茶不能喝,体重要保持,超过公斤级,就失去比赛的资格了。”姜伊玲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运拳击冠军,为此,她要通过一个个比赛来“历练”。现在的训练,就是为了备战下一个全国性的比赛。

许多孩子因拳击改变命运

记者注意到,除了力量训练,姜伊玲还要进行反应训练、耐力训练、心理素质训练等系统性练习。“很累,但是收获名次的那一刻,所有的汗水泪水都化作了喜悦。”姜伊玲说。

累并快乐着,是拳击队所有人的感受。在挥洒汗水的训练场,大家劲头十足,没有一句怨言。

大渡口区茄子溪中学拳击训练馆,女孩们进行拳击对练。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同样14岁的女孩张嘉宁也站上了擂台训练。180厘米的高个子,让她在攻击范围上极具优势。“谁说女孩子不能学拳击,我们不就学得很好吗?而且,要拿就拿冠军。”对于接下来的比赛,张嘉宁很有信心。

记者了解到,作为艺体特色高中,茄子溪中学引进优质拳击教练资源,在校内打造了青少年拳击训练基地。经过十余年发展,如今拳击已经成为该学校一张闪亮的名片。

休息的时候女孩们喜欢讨论拳击的技战术。记者 刘力 摄/视觉重庆

茄子溪中学党委书记李燕介绍,学校拳击队经过各方支持,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许多孩子不仅获得了市级比赛的成绩,也在全国比赛当中拿到名次,一些孩子通过拳击的助推得以升入大学进行深造或者成为专业运动员等,实现了个人的发展,改变了轨迹和命运。另外,除了拳击训练,学校对于学生在文化方面的学习,也没有落下。

原稿点击:14岁“女拳王”炼成记-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