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优化营商“软环境” 筑牢发展“硬支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0:16:00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着力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以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以务实作风狠抓落实,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投资热土和发展高地。

  在这里,制度创新与市场活力同频共振,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互促共进,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相得益彰……一个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正在加速形成。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 提升服务质效

  “今天来办开超市的证,原以为要填表等几天,没想到半小时就拿到了,效率真高!”近日,在郑蒲港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市民王孝伟手持崭新的营业执照,对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提供的“一件事”集成服务连连称赞。

  据了解,以往开办超市需要分别办理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多项业务,存在材料重复提交、多部门往返跑动等痛点。针对开超市办证难、办证慢的问题,郑蒲港新区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破市场监管、消防、住建等部门的数据壁垒,通过系统互联互通与数据智能核验,将开办超市涉及的多项审批业务整合为“一次申报、一网通办”,真正实现群众办事“少跑腿”。

  这样的高效办证体验,正是郑蒲港新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郑蒲港新区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部门界限,整合服务资源,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新模式,以“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服务惠企便民,让政务服务更贴心、更便捷、更高效,不断探索优化营商环境新路径。据介绍,目前郑蒲港新区已上线开办餐饮店、开办超市、开办药店、残疾人服务、身后事、申请公租房6项“一件事”服务,累计办件63件,大幅减少了群众办事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除了大厅办理,群众还可以登录安徽政务网线上提交材料。”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鲁萍介绍,郑蒲港新区通过“皖事通办”平台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前端统一受理、后端集中办理的“前店后厂”模式。此外,服务大厅还设置6类综合服务窗口(企业登记综合窗口、不动产登记综合窗口、工程建设综合窗口、社会事务综合窗口、生产经营综合窗口、公积金综合窗口),提供从咨询到办结的“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累计通过窗口办件5000余件,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郑蒲港新区持续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通过数据共享、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证明免提交。截至目前,梳理汇总服务事项95个,证明材料185个,共实现免提交166个(不含跨部门核验),免提交率为89.7%,若含跨部门核验,免提交率为99.5%。此外,新区还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一件事”智能填报、智能审批,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

  下一步,郑蒲港新区将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强化宣传推广,优化业务流程,推动更多事项“一次办、智能办”,让企业和群众享受更便捷、更高效的政务服务,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用心服务企业 破解发展难题

  位于郑蒲港新区的安徽富信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信半导体)是一家从事半导体封装测试的科技公司,现有员工数百名。随着公司产能的持续扩大,今年,该公司计划招聘一批新员工。可眼下园区有限的电动车充电桩,难以满足企业员工的需求。

  面对日益凸显的充电难题,富信半导体将这份关乎员工日常通勤的迫切需求,正式提交至郑蒲港新区管委会。在收到企业的诉求后,新区管委会立即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实地勘察,精确统计新增员工规模,科学预估企业的未来需求,形成了显著增加充电桩点位及数量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新区办事效率很高,新增充电桩的诉求前一天上报,第二天就有人上门了解情况。预计不久,充电桩就要动工安装了。新区把企业员工当家人对待,坚定了我们在此干事创业的决心。”富信半导体行政总监贺海俊表示。

  同样感受到郑蒲港新区高效服务的还有安徽省富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一家集贴片电阻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自2020年正式投产以来,该公司订单持续增长,用工进一步增加。“今年以来,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动上门走访了解公司的用工需求,通过协调新区相关部门,帮助我们成功招聘100多名工人,有效解决了用工难题。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我们在这里发展的信心。”该公司总经理周海生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郑蒲港新区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紧紧围绕“为企优环境”目标,抓实服务企业各项举措,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诉求响应机制、强化为企服务考核、完善领导干部包保制度等举措,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服务支持,持续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郑蒲港新区依托“线上+线下”双轨机制高效响应企业诉求,线下通过日常走访、政商恳谈会、“优环境、促发展”现场办公活动等渠道,常态化收办企业反映的各类诉求,分类处置问题。今年以来,共召开为企服务调度会9次,闭环回应解决企业诉求98件。线上通过省为企服务平台受理企业诉求,对平台转派企业诉求,第一时间受理、办理并反馈,确保企业诉求办理办结、确保为企服务工作企业满意。今年平台线上共收到地市留言14条、省办留言2条,目前均已办结。

  此外,郑蒲港新区还建立了为企服务联系包保工作机制,并将“访企解难”与主题教育深度融合,落实“一对一、一对多”帮扶,确保有需要随时到,全力当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络员”。据悉,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区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包保23个村(社区)、40余家重点企业,累计赴基层调研175人次,调研基层单位224个,收集基层意见建议198条,帮助群众和基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73个。

  办好民生实事 赋能港业双兴

  “以前跑长途,等货装卸时只能在车里凑合,现在有了‘家’,不仅能喝热水、吃热饭,还能洗上热水澡,我觉得特别赞。”日前,郑蒲港新区正式启用“大货车司机之家”,并同步成立郑蒲港新区临港流动党员党支部,司机李师傅在体验后对该服务连连称赞。

  这一暖心举措,正是郑蒲港新区聚焦民生需求、为民办实事的生动缩影。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郑蒲港每日往来货车超百辆次,司机群体流动性强、工作强度大、生活保障难等问题长期存在。郑蒲港新区聚焦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在港口核心区域建设集休息补给、诉求办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大货车司机之家”,提供24小时免费休息区,并配备食堂、浴室、洗衣机、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应急药箱等。

  从“服务一群人”到“带动一条链”。郑蒲港新区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发展共促”,以“大货车司机之家”和流动党员党支部为纽带,联合政府机关职能部门,临港仓储物流、加工制造、国际贸易企业等成立郑蒲港新区临港产业党建联盟,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港口发展、货运效率提升等难题,既让货车司机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温暖,更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推动港口运营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郑蒲港码头吞吐量达到94.85万吨,同比增长1.23%。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3.55万标箱,同比增长5%,外贸集装箱量达3.31万标箱,同比增长10%。从郑蒲港铁路运往宁波港出口的新能源汽车918辆。

  为民办实事,既要解决眼前难题,更要赋能长远发展。

  日前,在郑蒲港新区创业园,返乡创业者李成福对“拎包入住”式厂房赞不绝口。“这里不仅提供完善的配套支持,还帮我们对接政策申报、设备共享、财税代办等‘一站式’服务,创业路上省心又安心。”

  今年以来,郑蒲港新区依托集政策、资源、服务等诸多优势于一体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持续优化就业创业服务,帮助在外闯荡的农村有志青年回到新区创业,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近就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支持创业的同时,新区还聚焦农民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打出服务“组合拳”。一方面新区以返乡农民工为主体对象,重点围绕生产制造、建筑、乡村旅游等领域提升就业能力,持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推进在岗农民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和新技术领域培训,进一步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的有效衔接。为让返乡农民工真正扎根,新区更在“软服务”上下功夫。提供进城落户、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贴心服务,确保他们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从创业扶持到技能提升,从就业保障到安居服务,郑蒲港新区用全方位的暖心举措,铺就了一条温暖的返乡创业就业之路。下一步,新区将持续加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不断优化就业服务,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与产业集聚,为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场久久为功的“耐力赛”。郑蒲港新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从企业开办到生产经营,从民生服务到产业配套,构建起全周期、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来源: 中安在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