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2 13:3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范坤鹏 通讯员 洛作
八月的新疆,瓜果的甜香漫过街巷,戈壁的风带着诗意,在天地间铺展成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
8月19日,一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在乌鲁木齐市军垦书院温情上演。受新疆环球诗歌等盛情邀请,国家一级作家、洛阳市作协副主席曲焕平携新书《素笺月痕》,在此举办创作分享会,让丝路两端的文化记忆在笔墨间相遇,在诵读中共鸣。
此次分享会由洛阳市作协、洛宁县作协、环球诗歌、军垦书院,以及天山诗刊、诗意西域文化艺术团、中诗在线新疆频道联合主办,以文学为桥,架起新疆与洛阳两地文化交流的纽带。
活动现场群贤毕至,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新疆朗诵艺术家学会秘书长李书迪,洛阳晟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思明,环球诗歌总编、军垦书院荣誉院长天山剑,军垦书院院长崔超群,天山诗刊总编高军保,天山诗刊顾问、副总编薛斌,天山诗刊副主编惠生民等领导与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文化盛事。分享会由军垦书院执行院长赵勇主持。
丝路情缘为引
共话文明交融
“非常荣幸能够在分享会上发言。” 崔超群在致辞中难掩激动,新疆与洛阳,虽一在丝路西端,一居中原腹地,相隔千里之遥,却因丝绸之路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文化长河紧紧相拥。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往来的通道,更是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舞台。那些曾经的驼铃声里,藏着文明互鉴的密码。” 他感慨道,新疆的大漠孤烟、草原牧歌、多彩民族风情,与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古寺等厚重的历史底蕴,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它们各自闪耀,却又同属一片星河”。
在崔超群看来,曲焕平新书《素笺月痕》的分享会在此刻举办,恰是对丝路文化精神的当代诠释。“这本书是她多年创作的结晶,每一篇文字都是她情感与思想的自然流露,是对生活、文化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他说,这些文字不仅是个人的创作成果,更从独特视角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为地域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素材。
“文化交流是心灵的对话,是文明的互鉴。” 崔超群分享道,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地域间的文化互动,对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我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探索更多文化交流的新形式、新内容,让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蓬勃的活力。”崔超群说。
诵读声里见真章
笔墨间藏赤子心
分享会的诵读环节,成为连接书本与读者的情感纽带。一篇篇选自《素笺月痕》的作品,在朗诵者的演绎下焕发新生,让现场观众沉浸式感受文字的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诵读传播大使、诗意西域文化艺术团团长、乌市水区作协副秘书长李向平率先登场,她以甜美的嗓音朗诵《黄河吟》,字里行间的磅礴气势,仿佛让奔腾的黄河在现场涌动,展现出中华儿女的豪迈气概;乌鲁木齐职大传媒学院副教授、中诗在线新疆频道副总编小溪跌宕则带来散文《一座天香的城》节选,她温柔细腻的语调,将洛阳的历史古韵与人文风情娓娓道来,让人如临其境。
此外,还有诗意西域文化艺术团宣传部部长刘文新朗诵的诗歌《槐花》(节选),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勾勒出生活中的诗意瞬间,引发听众对平凡之美的共鸣;著名朗诵艺术家李书迪压轴演绎《我爱你中国》,他饱含深情的诵读,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每一个音节,现场掌声雷动,爱国情怀在空气中激荡;军垦书院特聘教授邓云霞朗诵的《黄河情》(节选),则以细腻的情感笔触,传递出对母亲河的眷恋与敬畏。
名家点评传心曲
素笺月痕藏深意
在诵读结束后,多位文坛名家分享了对《素笺月痕》的读后感,为现场观众解读书中的文化密码。
环球诗歌总编、军垦书院荣誉院长天山剑的点评尤为深刻。他认为,这部作品最动人之处在于对“素”与“痕”的辩证诠释:“作者以素净的文字为底色,却在这份素净中镌刻下深刻的生命印记。她写新疆的风物,不事雕琢却意境全出;记洛阳的旧事,平淡叙述却情致宛转。” 在他看来,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恰似月光抚过大地,“不着痕迹却万物生辉”。
天山剑特别提及书中“月光” 意象的运用:“这月光既是西北的朗照,也是中原的朦胧;既是历史的清辉,也是当下的映照。作者以月光为线,串起了时空的碎片,让离散的记忆在纸上重新聚拢成形。”他感慨道“作者用她特有的文字敏感,捕捉到了这些细微处的光芒,让读者在字里行间,看见了两地文化最本真的对话方式。”
天山诗刊副主编惠生民、顾问薛斌、总编高军宝也纷纷发言,从文字风格、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多个角度解读作品。大家一致认为,《素笺月痕》是一部兼具个人情怀与时代精神的佳作,为地域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范本。
答谢感恩诉真情
丝路情缘永相牵
在众人的期待中,作者曲焕平走上台前,以一篇饱含深情的答谢词,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路与新疆情缘。
“在这秋意渐浓、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能和大家共同见证《素笺月痕》的分享会,心中满是感动与感激。”曲焕平的话语朴实而真挚。
曲焕平说,该书是她的第四部作品集,涵盖了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评论等多种体裁,共计30余万字。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品既有对中原大地人文历史、时代变迁的深情礼赞,也有对豫西风物清幽意境与悠悠情思的精彩描摹,还有对洛阳大地重点项目、模范人物奋斗风采的生动刻画。
“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字的集结,更是时代的记录、情感的传递,让读者在悦读中,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与力量。”曲焕平坦言,这次选择在新疆举办新书分享会,有着特殊的意义:“洛阳是丝路起点,新疆是丝路的重要经过地,更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的学生时代,就是在新疆伊犁度过的。”
回忆起在伊犁的岁月,她的眼中泛起温柔的光:“那时我常揣着书在戈壁滩边坐一下午,风卷着沙粒擦过书页,像给文字安了脚;也爱在傍晚的毡房旁翻诗集,哈萨克族老阿爸煮的奶茶冒着热气,混着月光落在字里行间——后来才懂,那些不慌不忙的阅读时光,早把新疆的辽阔、纯粹,悄悄种进了我心里。”
正是这份深埋心底的丝路情缘,让她的文字始终带着新疆与洛阳的双重印记。“《素笺月痕》里的很多篇章,都藏着两地的影子。”曲焕平说,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人感受到丝路文化的魅力,让新疆与洛阳的文化情谊在笔墨间延续。
赠书传情续文脉
初心如磐向未来
在分享会现场还举行了温馨的赠书仪式。曲焕平向军垦书院等单位赠送了作品《素笺月痕》,并为现场的文学爱好者进行了签字赠书。一本本带着墨香的新书,成为传递文化情谊的使者,也让这场文化之约有了更长久的延续。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享会开始前,在崔超群的引领下,曲焕平与嘉宾们还共同参观了军垦书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厅》等内容。从革命历史到文化传承,从民族精神到工匠精神,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让大家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力量,也为此次文化交流活动增添了厚重的精神底色。
这场跨越千里的文化之约,不仅是一次新书的分享,更是一次丝路文脉的对话,一次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正如曲焕平在书中所写:“月光会记得每一段走过的路,文字会珍藏每一份动过的心。”而新疆与洛阳的文化情缘,也将在这样的笔墨相传中,愈发深厚绵长。
曲焕平简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协副主席,洛阳市职工作协主席,洛宁县作协主席,河南省劳动模范,洛阳理工学院特骋教授,出版作品集《大阳撷英》《中原星颂》《竹乡月痕》等多部,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微电影等2000篇(首),共计500余万字,荣获国家、省(部)级文学作品奖48项次。
(受访者供图)